“好嘞!”吴清河答应一声,跑到宿舍楼下,抬起头,两手拢成喇叭状放到嘴边,大喊道:“兄弟们,都他妈的别睡了,平安来了。”
十秒后,几个穿大裤衩的老熟人,大呼小叫从一楼跑了出来,接着二楼三楼也跑下来一群,更多的人趴在楼上围栏处往下看。
“卧槽!平安,你什么时候过来的?”
“平安,一年没见,哥哥想死你了。”一个毛胡脸大抱起刘平安原地转了一个圈。
“平安,这次有没有带老家那边的小吃回来?”
“兄弟,我给你介绍下,这是咱们老板,叫刘平安。”
.....
看到一群老友叽叽喳喳,说什么的都有,刘平安也很高兴,开始狂撒烟叙旧。
半小时后,刘平安认全了眼前多出的五十多号人,不过心里很不满意,一年过去,才动员这么点战友。
走到货车旁,打开车厢:“这次来的匆忙,就带了大半车厢的酒和烟,还有果子、麻花、馓子、柿子饼、各地糕点、六必居酱菜、干豆橛子....,老王你安排几个人把这些东西搬到走,和大伙分分,那西个黑木箱子别动。”
这次给他们弄了些各地的名酒和一些干货、油炸类食品,至于烤鸭、驴肉、酱牛肉之类的肉食品没法拿出来,这大夏天,半个多月路程,没法解释。
“欸!”王大拿点了下头,往人群里喊道:“老谢、老刘、老赵、老王你们几个过来搭把手,除了那西个黑木箱子,其它的全部搬到食堂大厅去。”
“来嘞!”
“来了!”
......
一阵喧腾闹过之后,刘平安留下几个熟人,让他们把黑木箱子搬到厂办公室。
办公室内只留下吴清河,两人点上烟,刘平安问道:“李飞呢?”
“李飞在狮城呢,上次发电报说,他八月份会回来一趟。”
“安保和执法谁在负责?”
“安保这一块梁达在负责,执法队是吴迪。”
刘平安抽了口烟,点点头:“等会把他们都喊来,还有孙虎和林荣光,咱们十点准时开个会,我先眯一会。”
“走,我带你回宿舍。”
“不用了,这里就挺好,你先出去吧。哦,对了,我这次过来先不要和娄晓娥说,过几天,我自己去找她。”
“成!我去给他们打电话。”吴清河走出去,顺手把门轻轻关上,除了林荣光,其余三人都有自己的办公地点,并不住在酒厂
十点钟,眨眼即到。
孙虎、梁达等五人,手拿资料袋,站在门口默默抽着烟。
刘平安准时醒来,双手揉揉脸,一夜的倦意尽数消失,听到门外动静,张口道:“都进来吧。”
吴清河推开门,五人鱼贯而入,几人见面,又是一番客套。
刘平安掏出五包大熊猫扔给他们,玩笑道:“这烟老牛逼了,你们以前的那些师长级领导都不一定能抽到。”
孙虎迫不及待的边拆烟盒边说道:“那我得尝尝。”
拆开后,散了一圈,自己点着后,吸了一口:“嘿!大领导们抽的烟就是不一样。”
吴迪吐了个烟圈,附和道:“确实,柔和,不拉嗓子。”
刘平安左手夹着烟,右手敲了下桌子:“大家赶紧搬个椅子坐下,咱们先开会,让我看看你们这一年的工作成果。”
几道挪动椅子的声音响过,众人落座。
刘平安问道:“吴哥,你先说说酒厂的情况。”
吴清河嘴里叼着大熊猫,翻了翻手中材料:“酒厂现有员工八十二名,其中七十六人是从内地过来的兄弟。
生产车间设计的最大产能是五万斤,酿酒师傅叫吴德志,解放前从冀省过来的。你去年泡的一万斤扶阳酒,这个月初己经被拉走了六千瓶...”
六千瓶就是六千多万,难道霍、娄两家把所有流动资金都押到这上面来了?不会是都他娘赊的账吧?刘平安连忙打断他,问道:“这六千瓶付账了没?”
吴清河回道:“付了!霍家两千万,娄家一千万,嘉道理家族三千万。”
“怎么和嘉道理扯上关系了?”刘平安有些纳闷,印象当中,这个犹太家族挺牛逼的,号称港岛电力大王,后世和内地合作建设了 大亚湾核电站。
据说嘉道理家族靠五百块钱起家,和沙逊家族是表亲,家族生意经营能源工业、船务、地产、工程建筑、金融、酒店等等,一句话就是老有钱了。
特别是他们家族的发电厂供应着港岛70%的电力,现在当家人应该是罗兰士?嘉道理,这个老头挺有血性,当年小鬼子占领港岛前夕,为了避免中华电力落入小鬼子之手,便亲手把发电厂给炸了,然后带着族人撤退到华夏大后方。
吴清河吸了口烟,道出实情:“是娄半城亲自带过来的,我也不好拒绝,就把欧洲的代理权给了老罗兰。”
“没事,只要不拖货款,卖谁都一样。”
“小鬼子也卖吗?”
“卖,赚钱嘛,不寒掺,再说小鬼子喝了这些酒,难道军队战斗力会翻翻?”
“成!最近有个叫二木章的老鬼子一首想代理咱们的酒,抽空我和他聊聊。”
“这些小事,你自己做主就好,继续说一说酒厂的情况。”
吴清河又翻出一份材料:“现在酒厂账面上有六千多万现金,按照你以前的叮嘱,都分开存到了各个银行。
还有本地招的几个员工,没有分配宿舍,之前我和李飞商定过了,本地人...工作满三年才有资格分集体宿舍。”
“嗯!同意。”刘平安点了下头,问向林荣光:“你们去年招来多少战友?我怎么看到外面才五十多号人?太少了太少了。”
从内地招战友,实在是困难重重,林荣光挠着头皮说道:“去年总共招来一百五十六人,除了在酒厂的,其余人不是去了南洋,就是在安保和执法队那边。”
刘平安叹了口气:“加大力度继续招,一千人不嫌少,一万人不嫌多,韩信点兵多多益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