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一段时间,
张楚生每天多加班了两个小时。
晚上回到四合院都是凌晨。
他刚回家,韩春燕立马就从床上爬了起来。
“生哥,小五子问你拿两万块钱。”
“说你放在他那边的钱都花光了。”
韩春燕今天回娘家吃的晚饭,
韩春明就和他说了这么一句。
“成,我明天去找一趟韩春明。”
张楚生也没有回答钱给韩春明干嘛的。
“你们在做什么生意呀!这么鬼鬼祟祟的。”
韩春燕很好奇,他问过韩春明,韩春明不说。
她也问过张楚生,张楚生也不说。
这把她气得不轻。
“你就别管这么多了,你上面的三个都不是省油的灯,”
“被他们知道不好,纯给自已找麻烦。”
“就这样挺好的,让他们在你那边拿点货买卖,总比工厂赚得多。”
张楚生提醒着韩春燕。
韩春燕这才没有继续追问,
只是叹了口气,
自已上面的三个的确不省心。
很快就过了一个月,
急着用的厂房也已经造好,
这个厂房最小,只有一千五百平方。
这里以后就是他的生产基地,
店铺那边的后院就不用了。
厂房高六米,并且大门有六米宽,四米高,
能让大货车开进厂房内,
现在仓库和车间都在一起。
这么多花生,
总不能他每次都在储物空间中拿出来,
所以在外面也堆了不少。
“生哥,花生我让人卸好了,我就先带人回去啦。”
“马上那些拿货的都要去店铺了。”
铁头拍了拍身上的灰说道。
“那你先回去吧,”
“对了,你晚上回去问问老爷子,乐不乐意住在这里开,”
“这么多花生堆在这里,总需要有人看着。”
“外面的门卫室装修好了,绝对比你家里舒服。”
张楚生打起了老爷子的主意。
“那你别想了,大花有了,老爷子天天给大花做好吃的。”
“以后还要带孙子,谁有空给你看门。”
铁头嘿嘿的笑着说道。
“额!那你滚吧,你没有作用了,我另外找人。”
张楚生直接把铁头撵走。
厂房没人后,他把机器都拿了出来,摆放好。
一排五台半自动机器,后面是煮水煮花生的炉子。
另外一侧放了硕大的全自动炒货机,
他把水管连在机器上,所有的机器都连上线,
用了一上午才弄好所有的机器。
万事俱备只欠东风,
这厂房里面也安装了电话,
他拿起电话打去了街道办,直接找刘大妈,
让刘大妈通知他儿子,下午就过来上班。
这电话还是他通过潘主任的关系才申请下来的。
接着他就开始忙碌了起来,
第一次使用全自动炒货机他也是有些紧张。
他把花生都倒在传送带上,花生自动传送进了储存罐,
当储存罐内满了之后,传送带就自动停止。
接着他拿出配好的香料和调料,
直接按照比例,一份一份加入到配料罐里面。
接着就按下了绿色的生产按钮。
“轰隆隆!轰隆隆!”机器发出来响动,自已开始运转了起来。
一个批次是两百斤,
一小时一个批次,自动运转,
当储物罐内花生不足的时候会自动停止不工作。
省时省心省力,唯一不完美的就是这机器的声音有些大。
不过也能将就,不是太吵。
下午刘大妈带着他小儿子到了张楚生的厂房。
“这么大的机器。”
刘大妈看到机器目瞪口呆。
到不是她见识少,大机器她也见过不少,
可是炒个花生居然弄出了这个大的机器,
这是她想不到的。
“刘大妈这机器,我能弄到可是花费了不少的钱和时间,”
“你可别出去瞎说。”
张楚生提醒着刘大妈。
其实张楚生不担忧,
系统出品已经给张楚生安排了来路,
根本不需要张楚生担心机器来路的问题。
刘大妈和张楚生介绍了自已的儿子,然后她就离开了。
刘大妈的儿子叫吴建明,比张楚生大了十岁,
张楚生就叫他吴建明。
张楚生给吴建明开出了一百五十块钱的工资,
让他做这机器的负责人。
另外他刚才已经让刘大妈安排两个人来上班,
这样三个人倒班大家都能休息。
吴建明对这工资当然没有意见,
他在厂里不过四十多块钱一个月,
现在是直接翻了三倍多,肯定是满足的,
接下来张楚生就开始教导吴建明这机器的操作。
至于配料罐他没有教吴建明,
他自已来操作,这是张楚生的核心。
系统也考虑的周到,
这机器配料罐一次配好后,
够连续二十四小时生产三天的量。
第二天,街道办安排的人就到了,
他们都是贫困户家庭的人。
张楚生给出了八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,
他们都激动的哭了出来。
这把张楚生差点吓坏,
同时心里也不是滋味。
门卫大爷也是街道办给安排的,
是个退伍老兵,无儿无女,
六十岁不到,身体还很健壮,
来的时候穿着老式的解放军装,
背上除了背着被褥以外,
还背着一把绑着红布的大刀,
这都不是最嚣张的,
最嚣张的他还扛了一把三八大盖,
嘴里叼着烟,大摇大摆的走在路上,
居然没有人管他。
这年头可没有禁枪,有枪的人其实不少,
但是有他嚣张的张楚生还真没见过。
张楚生知道这位是大爷,是猛人大爷,
直接把大爷恭敬的请进了门卫室。
幸亏这门卫室装修还算不错,
不然他还真的怕委屈了这位大爷。
张楚生给了五十块钱的工资,
他生病去军区医院就行,
死了有街道办负责安葬,
只要酒管够,烟管够,能吃饱就行。
张楚生不敢违抗这位爷的命令,
立刻跑出去买了两箱二锅头,五条大前门,
至于吃饭张楚生只能每天让其他人伺候了。
他自已都是出去混饭店的,
幸亏这地方周围还算繁华,
不属于轧钢厂那种算是这年代的工业区。
接下来的日子,张楚生就轻松多了,
他的半自动机器,每天就工作五六个小时,
大部分的花生都是全自动机器里面出来的。
潘主任调人到区里,就打电话到了车间,找到了张楚生。
张楚生直接就去了区里。
潘主任升了区副主任,也算是意气风发。
“小张,现在产量增加了不少,进货证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弄,说来听听。”
潘主任和张楚生坐在沙发上,
还亲自给张楚生倒了杯水询问这件事。
“潘主任,我答应了刘大妈给街道办十个进货证名额。”
“不过你上任副主任我怎么也得表示表示,”
“我给你三十个进货证名额,”
“不过这三十个名额只能给贫困户。”
潘主任笑了起来,她点点头很满意张楚生送的礼物。
“不过,小张一共就四十个名额是不是有些少,”
“现在没工作的人太多,你看看能不能再给点。”
潘主任询问着张楚生。
“潘主任四十个名额,我每天可是要多生产出来八百斤的花生。”
“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打算,”
“我想和你说说,要是能得到区里的支持,我们双方都有好处。”
张楚生说起了正事。